潜龙实证艾灸论坛

标题: 中医上"疖肿"的隔蒜灸及反馈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TiTi    时间: 2014-2-8 21:07
标题: 中医上"疖肿"的隔蒜灸及反馈
病友:感谢潜龙先生精心为在下开出的灸疗处方。
2011-5-1 22:49:05
另外忘了请教另外一个问题,最近一段时间左侧腋窝部位时有肿痛。
这种情况原来也有过,一般过几天后会化脓溃烂出水然后好转。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复发,如此迁延反复,这个问题一直困扰,一般春夏季节时常发生,秋冬季节基本无此情况。也曾试过艾灸局部,但灸后却肿痛更甚,甚至不能忍受。西医诊断是毛囊炎,但用抗生素之类治疗却效果不显。
2011-5-1 22:49:58
有时图鱼石脂软膏一类有些作用,但反复发作。
2011-5-1 22:51:04
在此请教先生此种情况一般从中医角度分析是何种原因?如果用艾灸疗法应当如何配穴,万分感谢!!!

潜龙回复:

骊下潜龙 20:35:41
1.你的情况应该属于中医上的“疖肿”。多因恣食肥甘及辛辣之品,滋生内热,气血瘀滞;或因肌肤不洁,温热湿毒内侵,脏腑蕴热,发于肌表而为疖肿。
2.治疗方法:
第一、隔蒜灸患部,肿痛更甚时应当坚持,不可半途而废。
第二、配穴曲池穴、手三里、养老穴、大椎穴、合谷穴、血海穴。一次两组穴即可。
第三、溃烂时可选艾灰或艾碳(焦油状物质配香油涂抹患处可以减轻疼痛。)
第四:十天一个疗程,可以和您脾胃的灸疗计划穿插进行。
第五、艾灸对此病治愈率很好,希望您揣摩而行之。
潜龙的意见都应以参考为原则,切忌不加辩证而挪用之。万望牢记!

病人反馈:
这几天按您制定方案进行疖肿的隔蒜灸
同时也灸了曲池、手三里、合谷、血海等处
同时我也用艾灰加香油外敷,原来左侧腋下疖肿部位感觉略有好转
但是现在头面部却也出了很多的红丘疹,类似疖肿的东西
自我感觉是隔蒜灸后出来的,不知是否灸后上火或者其他原因?

骊下潜龙 :
非灸后上火,而是浊气上飘所致。加灸合谷穴,同时用艾烟温熏面部一天两次。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dbe21be0101gsof.html





欢迎光临 潜龙实证艾灸论坛 (http://www.qianlong99.org/) Powered by Discuz! X2.5